下午的行程就是市區觀光~主要有
潘安邦舊居、順承門、天后宮、萬軍井、施公祠、四眼井
我們先去張雨生紀念館~我會再po一篇
潘安邦舊居位於篤行十村舊眷舍
潘安邦舊居每日開放時間從09:30~17:50
潘安邦對外婆的思念~所以寫了外婆的澎湖灣~
在澎湖這幾天...這首歌..一直都會聽到哦~~
潘安邦所居住篤行十村是由竹、石灰、黃泥及澎湖特有建材-硓古石建造而成的日式獨棟建築
潘安邦小時候與外婆的雕像
歌詞中的澎湖灣~就是這裡~
澎湖特色的貓風鈴~這一顆顆都是船隻的浮球哦~
很特別吧..而且好可愛喔..
順承門-
媽宮城為中國所建的最後一座城牆式防禦型古城,
1885年中法戰爭,法軍洗劫後離去,清朝有感於澎湖防衛要塞之重要
1887年籌建媽宮城至1897年峻工
媽宮城原有城門六座,分別為東、西、南、北、小西、小東等六個門,日據時期進行都市擴建,
媽宮古城牆一一拆卸填海造地或做為港口海堤的石料,順承門與大西門成為唯一保存至今的古城遺址。
這棟吉美渡假村位於馬公市中心,且在馬公港 務大樓港畔旁~
聽導遊說..二年前麗星郵輪來澎湖...對過去...
這棟正好和麗星郵輪同高...蠻有趣的畫面啊~
而這棟是標準的"透天大樓"
因為產權關係..目前停工中...就是標準的透天厝~
天后宮-是全台最早創建的媽祖廟,原名娘媽宮,是傳統寺廟建築的代表
媽祖歷經宋、元、明三朝只封為天妃,是中國沿海省份最受崇敬的海神;
清康熙二十二年,施琅襲澎,宣稱曾得媽祖庇佑,翌年清廷晉封天妃為天后,其廟遂稱天后宮。
天后宮在清代之規模已完成了三殿式格局,
至民國十二年又有一次大修,前殿三川門,中殿為正殿,
殿前加拜亭,後殿為二層樓閣,稱為清風閣。
廟前廣場,地面鋪石,並有照壁,廟後隆起土丘,成為廟身之靠山,
此連串設施及前低後高之安排,俱屬中國傳統建築之標準格局。
萬軍井則是相傳施琅駐兵澎湖時的汲水井,
因施琅向神明祈求而井泉立刻湧出,且日夜不斷,因而得名
施公祠原為紀念清初施琅功勳
四眼井-
媽宮自唐宋以後就是「東洋」航線的中繼站,四孔井可能因位置低窪,
可匯集三方泉水而成為過往船舶之加水站,因而逐漸被整砌成大井。
後來在附近居民逐漸增加後,為維護汲水安全及秩序,乃以石板鋪蓋,
上鑿四個井口,據傳中央街舊名大井街,即因本井而得名。
四眼井深約 5.6公尺 ,徑約 2公尺 ,逢旱不涸,水質清涼,
本是極為優良的飲水,但自從有自來水設施以後,已變成了洗滌用的水井了。
中央老街是澎湖最早形成的商家聚集地,也是過去許多生活物品來源的主要供應地
在四眼井附近的藥膳蛋很有名..
有二家在賣...我們也不知那一家才有名...就沒吃啦~
仙人掌果實~一顆10元~
但不知怎麼食用...所以我們都買仙人掌果汁~
清涼又退火啊~